1.正面清单+差异执法。有机衔接正面清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双随机、一公开”,实行执法差异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机制,对纳入正面清单的企业和项目,予以优先保障,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于环保警示企业,加大督查检查力度,适当提高抽查比例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2.正面清单+远程管理。充分利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餐饮油烟监管、挥发性有机物监管、机动车遥感、工地扬尘、排污许可证后监管、热点网格等技术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帮助企业排查环境安全隐患,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污染防治设施以及在线监控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3.正面清单+指导帮扶。针对正面清单企业再生产、污染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动上门提供政策和技术指导,助力企业在污染治理、技术改进等方面少走弯路,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4.正面清单+送法入企。强化正面清单政策宣传,提高正面清单企业的社会形象,发挥典型引领作用,通过组织专项培训会、网上学法、上门宣传、送法入企等活动,鼓励企业知法守法,激发主体责任履行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