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事关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对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各村居委会积极协调、密切配合,使各项防控部署落地落实,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再次印证了在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时全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也暴露出目前我区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亟须完善,在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物资储备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和问题,需要加紧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提升基层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疫情防控水平。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设置在区卫健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办公室是基于应对常态化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设立,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缺乏调度指挥全区资源的能力。另外,依托专家提升综合研判能力、实现快速响应、科学决策、高效指挥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应急响应预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公共卫生机构人员不足,能力水平还需提高。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和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从基础建设、医疗设备、实验室检测能力、人员配备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和弱项,专业人员不足,流调溯源和心理干预等工作开展受到制约等等。
三是基层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缺乏完整的常态化运转机制。主要表现在乡镇街道缺少公共卫生工作综合协调部门。公共卫生工作是政府职能,工作内容涵盖广泛,尤其是传染病防控相关工作涉及各行各类主体单位,如学校、工地、企业、市场等。但目前街道(乡镇)政府缺少职能相对完善的公共卫生协调部门,未能建立起属地与有关委办局的有效联络机制,缺乏对辖区公共卫生工作的统一规划,也没有规范便捷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公共卫生管理呈现不同程度的碎片化、分散化,存在“临时救火”的现象,给具体任务落实造成了一定障碍。
四是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不够深入。首先是公共卫生村居人才队伍能力有待提升。当前村(居)委会都设置了公共卫生委员会,但是没有形成较为固定的人才队伍,主要工作仍是原卫生计生专干负责,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
五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作用不清晰。目前街乡政府在属地涉及卫生方面工作政策制定时,卫生机构参与度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出专业性优势、提供前瞻性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建议。
六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未达到要求。首先,数量不足。按要求,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乡镇)应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规模或半径过大,可增设中心数量,我区未能达到每个街道设置1所中心的要求,不能满足百姓需求。其次,建设不规范。现有的6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参差不齐,大到400平米,小到50平米不等,建站面积需要规范。
七是公共卫生领域信息化水平落后。公共卫生信息化垂直系统居多,烟囱现象严重,区域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存在短板,缺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建立的综合数据采集监控机制和数字化指挥系统,缺少公共卫生数据信息统筹以及大数据监测预警机制,尚未建立平战结合、实用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信息化支撑体系。
工作建议:
一是区委、区政府成立跨境365软件_365bet体育存款_约彩365app下载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跨境365软件_365bet体育存款_约彩365app下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区卫生健康委承担,增配必要的工作力量,加强值守应急和分析预判;发生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由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健康委联合组建办公室。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定期召开公共卫生形势专题会,开展风险评估和综合研判,及时解决影响辖区公共卫生安全的突出问题。
二是根据城市副中心公共卫生需求和疾控机构的公共职能,结合中央编办印发的,按照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75名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标准,足额科学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逐步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待遇;积极推进区疾控中心新建;加大设备保障力度,全面提升区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水平,补强我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等能力。加快推动区精神病医院原址改扩建项目,建立区级心理援助队伍,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干预,及时开展心理疏导。
三是进一步加强街乡政府的统筹领导作用。强化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居)公共卫生工作职责,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街道(乡镇)的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基层公共卫生工作合力。参照“四方责任”落实落地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街乡政府内设置专门机构负责辖区公共卫生管理,配备足够的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员。同时建立与区卫生健康委和区疾控中心的联络机制,协调各部门相互配合,落实、落地、落细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建议试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列席各街乡有关党委会,参与重大防疫工作的决策和建议。
四是尽快完善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真正发挥乡村医生、村居干部、社区志愿者等人员在村居公共卫生工作中的作用。发动社区群众自觉加入社区公共卫生共治共享工作中,提升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组织动员能力。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卫生健康公约和健康通州行动,普及常态化疫情防控知识和健康科普知识。积极引导群众养成不随地吐痰、勤洗手、戴口罩,公勺公筷、节约粮食等卫生健康生活习惯,培养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五是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技术指导部门,在社区核酸检测、高风险人员管理、密切接触者追踪等工作中社区干部的工作职责,将医务人员从非医疗性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必要的技术性工作中。
六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与标准化建设,合理增加人员编制。按每个街道(乡镇)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则,在新建的九棵树、文景、杨庄、临河里、潞邑等街道新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每2个社区配备1个站点的原则,参考人口、交通等因素设置两类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城市副中心核心区配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米。农村地区根据行政村人口规模和村卫生室建设情况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不少于200平米。根据服务人口,增加人员编制,满足百姓需求。
七是做好应急处置和物资储备工作。制定社区(村居)秋冬季疫情应对工作方案及常态化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流程并开展相关应急演练;储备充足的应急防疫物资,出现突发事件时,确保能够快速、科学、精准、有效应对。
八是统筹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公共卫生信息采集共享机制,实现多场景多渠道公共卫生数据采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筛查和实时上报汇总;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对多源数据进行分析,实时、快速、精准地展示分析结果,实现智能预警和应急指挥;建设基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实现精准智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现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应用,有效开展慢病管理、健康促进、疫情防控知识推送等业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与患者和居民的信息互动,丰富健康监测和随访服务模式,强化基层机构公共卫生管理与服务能力。
|